在追寻红色足迹中坚定信仰,于体悟时代新貌中积蓄动能。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青春向党,足迹新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2025年7月14日至16日,踏足“将军县”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在历史的回响与乡村的脉动中,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通过重走红色热土、体悟革命精神、服务基层群众、探寻振兴密码,引导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在身体力行中激扬奋进力量。
穿越历史烽烟,筑牢信仰根基
7月14日,实践团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成员们肃立凝望,聆听讲解员讲述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史诗。展馆内,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一段段感人的英雄事迹,全景式地再现了革命先辈在大别山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从这些史料中,我们真切触摸到红色江山来路的艰辛与伟大,信仰之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愈加坚固。”实践团团长李旭感慨道。
实践团随后走进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革命遗迹,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旧址院落间,仿佛仍回荡着革命战争年代的铿锵誓言。通过身临其境地参观,实践团成员深入理解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内核。
当晚的总结会上,实践团成员结合所见所思,深入探讨红色基因在新征程中焕发的时代价值。
聆听红色回响,践行青春担当
7月15日,实践团踏着晨光深入新县腹地。在泗店乡与乡干部进行了简单的座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昔日沉睡的红色遗址正被巧妙唤醒,革命旧址变成了教育基地吸引游客。当地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的农家乐带富村民,本地山货也贴上了“红色记忆”标签走俏电商。这些鲜活的案例,让实践团真切感受到,厚重的红色基因是如何化作驱动老区加速振兴的澎湃动力与源头活水。
座谈后,实践团走进郑维山将军故里,郑维山将军侄子郑植军先生与郑维山将军故里景区主任范奎亲切接见了我校实践团。郑植军先生在郑维山将军故居现场深情讲述,将其家族故事化作了实践团最鲜活的教材。革命先辈所秉承的严守纪律、艰苦朴素的作风,正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初心的生动诠释。在郑维山将军幼时的书桌前、劳作过的院落里,实践团成员们沉浸其中,深刻感悟着“红色家风”的磅礴力量。
下午,实践团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深入感知乡村振兴为革命老区带来的深刻变化,实践团走进泗店乡罗成寨实训基地,园区从起初不足6亩地发展到现在的120余亩,从仅种植草莓建成以草莓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的综合性现代化草莓庄园,成为当地典型、行业标杆。在基地周厚江总经理的讲解下,成员们了解了乡村发展新模式,更是在现场学习调研了草莓、葡萄的种植技巧。
实践团还走进了泗店乡大畈村,大畈村是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实践团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多项服务活动——为村内中小学生精心讲解防溺水知识;为村民普及反诈常识;组织村内中小学生及村民体验非遗漆扇制作;将传统文化融入乡村生活,同时,通过访谈和问卷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实践团成员以实际行动证明了青年担当就在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一点一滴中闪光。
循足迹悟振兴,聚动能向未来
7月16日,实践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来到了曾考察调研过的田铺大湾。行走在古意盎然的石板街上,穿行于改造一新的文创坊中,创客们带来的产业新模式与新活力令人鼓舞。在与乡村创业者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学子们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的深刻含义。
随后实践团抵达本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许世友将军故里,陈列馆内展现“一代战将”的传奇一生,墓园内层层叠叠的酒瓶诉说着百姓对将军的深情。将军“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的质朴情怀和高尚品德,深深烙印在每位成员心中。
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奋进力量
此次新县之行,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青春向党,足迹新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在重温峥嵘历史中深植爱党爱国之情,在聚焦时代发展中砥砺强国有我之志,在鄂豫皖苏区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诗中汲取“坚定信念”的政治定力,在郑维山、许世友等革命前辈的崇高家风中传承“自力更生、忠诚担当”的精神品质,在田铺大湾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山乡巨变”中锻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一次触摸红色根脉、溯源信仰力量的寻根之旅,更是一场汲取实践养分、激励青春作为的赋能之旅。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文旅发展有机结合的创新模式,为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贡献青春力量。